教育信息网 | 科技

微信扫一扫
快分享本篇文章

公益广告业务

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科技创新工程这十年”发布会

来源:中工网      2023-11-24 03:32:56

作者:黄哲雯      标签:新闻

  11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这十年”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科技创新工程这十年总结与展望工作报告”,6个研究所作典型发言,全面展示了该院科技创新工程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会上介绍,2013年,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十年来,中国农科院攻坚克难,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科学发现,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点,创制了一批重大产品,这些先进、高效、实用的重要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为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跃升、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这些成果体现在四个方面:

  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取得一批原创性科学成果。发现水稻减氮高产早熟基因,为作物大幅度增产和减少氮肥施用、实现“绿色高效”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也为全球水稻和其他作物增产带来新曙光。首次揭示昆虫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事件从植物中“偷窃”基因以克服宿主防御,解析烟粉虱“偷窃”植物基因克服宿主防御新机制,为烟粉虱田间精准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全新思路。马铃薯育种打破传统育种两大瓶颈,探索用杂交种子替代薯块繁殖,可将马铃薯育种周期由10-12年缩短至3-5年,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日趋完善,避免粮食减产近40%,“虫口夺粮”保丰收。玉米密植滴灌技术大幅促进主产区玉米增产增效,创造亩产1663.25公斤的新纪录。高效利用农田养分资源,首创“天空地一体化”农田生产感知监测体系,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技术迭代升级,守住粮食生产“命根子”。抗旱适水种植技术、农药高效低风险减施增效技术等农业绿色技术与产品推陈出新,留住老百姓“金山银山”。LED植物工厂实现水稻和大豆生育期减半,水稻63天左右、大豆中黄58天收获,推动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迈向高级阶段。

  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创制出一批重大产品。“中嘉早17”早稻品种年应用面积超千万亩,稳居南方稻区第一位。选育耐热性突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中麦895”,创造亩均实收782公斤的高产纪录。成功培育“中油杂501”,刷新了首次亩产419公斤的冬油菜高产纪录。300多个蔬菜新品种带动农民增收超200亿元。“华西牛”“广明2号”白羽肉鸡、中新白羽肉鸭等突破性国产畜禽品种接连审定,打破国外种源垄断。研制我国第一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微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工程菌G033A”,打破了同类产品的国际垄断。研发我国首个植物免疫蛋白质生物农药“阿泰灵”,实现农药减量20%以上。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产出一批新技术与新产品。农药残留智能快检技术和系统实现5分钟6种以上目标物的同时判断,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灵敏度提高10倍,黄曲霉毒素检出率提高50%,保障食品安全。实施优质乳工程,奶产品安全控制与质量提升技术引领国产奶业从安全向优质转型升级。在国际上率先研发H5/H7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累计推广应用超过700亿剂次,成功阻控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保障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发挥关键作用。优质蜂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突破蜂产品质量过程控制技术瓶颈,实现优质蜂产品安全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哲雯


原标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科技创新工程这十年”发布会


来源:中工网  

中国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函dianshiw#163.com或客服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阅读 32

分享到 举报

看过此内容的人还读过

更多科技推荐 >
公益广告业务
公益广告业务
返回